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拟试置章御座二首》是宋代王珪的作品。这首诗词以君主为中心,表达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决心和愿望。诗意表现出君主置身于御座之上,思考如何治理国家,他聪明睿智地开启了两位帝王的智慧,用道德来劝告三位君王。诗中提到了王珪奏密章奏的场景,表明他在朝廷中担任要职,虚怀若谷,恭敬地站在高耸的廊下,以身示范,期望能够引导君王实施良好的治理。诗中还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忧虑和对于民意的关注,他希望通过忠诚的规劝来回报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这首诗词通过对君主的描述,展示了王珪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思想。他以自身为范例,以聪明智慧和道德伦理来影响君王,将自己的忧虑和期望融入其中。王珪在诗中将君主的责任与自己的行动紧密结合,既表达了对于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又展示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智慧和方法。
整首诗词意境高远,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思考和期望。通过对君主形象的描绘,以及对于聪明智慧和道德伦理的强调,王珪展示了自己作为一位官员的担当和责任感。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规劝,能够为国家带来良好的治理,回报人民的支持和期望。整首诗词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为政理念,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聪明才智和忠诚奉献的精神。
nǐ shì zhì zhāng yù zuò èr shǒu
拟试置章御座二首
jūn xīn tú zhì qiè, zuò zhì zhí chén zhāng.
君心图治切,座置直臣章。
mì zòu liú zhōng yǐ, xū huái gǒng jùn láng.
密奏留中扆,虚怀拱峻廊。
cōng míng kāi èr dì, dào dé quàn sān wáng.
聪明开二帝,道德劝三王。
wēn shì fén chū gǎo, dān wéi jī jiù náng.
温室焚初藁,丹帷缉旧囊。
chéng shū láo yè lǎn, zào xī bèi tiān guāng.
程书劳夜览,造膝被天光。
yù shí yōu mín yì, zhōng guī cháng kě wàng.
欲识忧民意,忠规偿可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