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次韵别张芸叟》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张芸叟分别的场景,流露出无家可归的孤寂和对生死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年多次别离令人心痛,四海无家可依托。在这次分别之时,应当讨论生和死的问题,但谁能理解诗歌的力量解救穷苦之人呢?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陈师道对别离的痛苦和对无家可归的无助感的思考。他在情感上感受到了中年时期频繁的离别所带来的伤痛,而且他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处安身,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为家。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受引发了他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这个世界上,谁能真正理解和感受到诗歌的力量,以及它对于解救穷苦之人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述离别和无家可归的境况,陈师道展示了中年时期频繁别离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他在诗中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即诗歌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解救穷苦之人。这个问题反映了诗人对诗歌价值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整首诗以凄凉的氛围营造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同时通过对生死和诗歌力量的探讨,折射出作者对人生意义和诗歌价值的深思。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使读者在感受到离别的伤痛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和诗歌的思考。
cì yùn bié zhāng yún sǒu
次韵别张芸叟
zhōng nián wèi bié gèng kān pín, sì hǎi wú jiā tuō yī shēn.
中年为别更堪频,四海无家托一身。
cǐ bié shí xū wèn shēng sǐ, shú zhī shī lì jiě qióng rén.
此别时须问生死,孰知诗力解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