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诗词:《洛阳道 二》
朝代:南北朝
作者:徐陵
洛阳驰道上,
春日起尘埃。
濯龙望如雾,
河桥渡似雷。
闻珂知马蹀,
傍幰见甍开。
相看不得语,
密意眼中来。
中文译文:
在洛阳的驰道上,
春日升起尘埃。
洗龙望着远处,如同雾一般。
河上的桥渡如同雷声。
闻到珂声就知道马蹄声,
靠近庭院看见屋檐开放。
彼此相对,无法言语,
眼中流露出密切的情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徐陵创作的作品,描绘了洛阳道上的一幅春日景象。诗人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情感。
诗的开头描述了洛阳道上的景象,春日的尘埃在空中升起,给人一种热闹的氛围。接着,诗人用"濯龙望如雾"和"河桥渡似雷"来形容远处的景色。"濯龙"指的是遥望远方,"如雾"表示远处的景色朦胧而美丽;"河桥渡"则形容河上的桥渡,声音如同雷鸣一般,突显了景色的磅礴和震撼。
接下来的两句"闻珂知马蹀,傍幰见甍开"从听觉和视觉上描绘了更加具体的场景。诗人通过闻到珂声而知道有马蹄声的存在,显示了对细微声音的敏感。"傍幰见甍开"描述了靠近庭院,看见屋檐开放的景象,展示了细节之美。
最后两句"相看不得语,密意眼中来"表达了诗人与他人的相对,彼此之间无法言语。但诗人通过眼神传递出密切的情意,显示了一种深情和默契。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洛阳道上春日景色的壮丽和热闹,同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默契。通过描绘细节和意象的运用,使诗人的感受和情感得以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luò yáng dào èr
洛阳道 二
luò yáng chí dào shàng.
洛阳驰道上。
chūn rì qǐ chén āi.
春日起尘埃。
zhuó lóng wàng rú wù.
濯龙望如雾。
hé qiáo dù shì léi.
河桥渡似雷。
wén kē zhī mǎ dié.
闻珂知马蹀。
bàng xiǎn jiàn méng kāi.
傍幰见甍开。
xiāng kàn bù dé yǔ.
相看不得语。
mì yì yǎn zhōng lái.
密意眼中来。